榴榴杂谈

一代宗师:黄宾虹

榴榴杂谈 2023-10-22 07:25 出处:网络 作者:岁星编辑:@榴榴

一代宗师:黄宾虹

 

黄宾虹《南高峰小景》1955作
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,有“北齐南黄”之说。“北齐”是指国画大师齐白石,“南黄”则是指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黄宾虹。他们两人同属于一个时代。但当年,齐白石的画能卖上好几十块钱,而黄宾虹的画,送都送不出去。黄宾虹生前曾对友人预言:“我死后50年,我的画会热闹起来。”果然,在他仙逝40年后,“黄宾虹热”悄然兴起。2014年,他作于1955年的《南高峰小景》在嘉德春拍中以6267.5万元成交。
01
祖籍安徽,生在浙江
黄宾虹 (1865—1955) ,清末人, 祖籍安徽歙县潭渡村,生于浙江金华,名质,字朴存,号宾虹,以号着称。1865年1月27日 (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一) 他出生于金华城内铁岭头,出生时正是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年”的时刻,所以黄宾虹在他《八十感言》中有:“吾生乙丑年,蓂算犹甲子。受天知春迟,坠地得岁始。”

一代宗师:黄宾虹

 

黄宾虹
黄宾虹的父亲是一名徽商,所以少年时家境殷实。又由于徽商贾而好儒,好藏名迹。所以在黄宾虹小的时候,父亲就在家中聘请私塾老师,教授《字汇》《说文》“四书五经”,为他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。父亲还擅长书法、绘画,好收藏,黄宾虹4岁就开始提笔描摹,6岁就能把家藏的沈庭瑞 (樽崖) 山水册临摹得惟妙惟肖。 清光绪12年 (1886) 黄宾虹补廪贡生,从学于画家郑姗绘山水,又从学于陈若水绘花鸟。期间他还饱览群山,坚持写生。
26岁那年,黄宾虹回老家歙县跟随父亲制墨,际遇巧合之下,得以拜李鸿章的知名幕僚、一代名儒汪宗沂为师,学习儒家经典。后来黄宾虹在帮助清代大画家黄真民的后人整理所收藏的名画时,见到许多宋元明真迹,凡能借到的,他都带回家仔细临摹。这些坚持不断的临摹,黄宾虹也逐渐把两宋院体的细腻,元四家的笔墨意趣,明代笔墨的刚硬,都融汇到自己的画里。
02
结交谭嗣同,功成身退
黄宾虹一生最大的爱好之一是书画创作,但他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水画大师。年轻时,他与谭嗣同交往,成为文友。在谭嗣同南下为维新变法广招人才时,黄宾虹果断参加,想借这个机会救国兴邦,改革创新。
后来谭嗣同被杀,黄宾虹悲痛万分,同时又因与谭嗣同交往甚密,遭乡人告密,只好连夜出逃至杭州、金华,最后到达上海,过上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。1900年“庚子之变”,八国联军攻占北京,慈禧太后西逃。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辛丑和约》,清政府无暇顾及维新余党,黄宾虹才得以返乡,又在自家的“怀德堂”组织“黄社”,明里研究诗文,暗里宣传革命思想。他还在秘密铸造钱币为革命筹集活动经费,还因此差点招来牢狱之灾 。

一代宗师:黄宾虹

 

黄宾虹故居
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,黄宾虹参加了上海商团起义。只是在辛亥革命胜利后,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让他心灰意冷。之后,他没有选择做官,先后任职于报社、书局等,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和教育工作。据王中秀统计,在1907年至1937年之间,黄宾虹通过整理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所撰写的文章高达1100余篇,在与陈独秀主办的《新青年》相对垒的《东方杂志》《国粹月刊》等杂志发表。这些出版与研究工作为黄宾虹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声誉。
之后,黄宾虹的工作重心由编辑出版转向了教学与研究,相继担任一些教职。他认为蕴含中华民族基本人文精神的书画艺术应该坚守与弘扬,在系统内部寻求开掘创新,进而企求以“精神文明”来拯救“人心之沉沦”,解决社会革命没有解决的文化危机,他的主张始于艺术却旨在救国。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故宫文物南迁。黄宾虹还作为故宫古物鉴定委员对故宫国宝进行细心审查登记。这段时间,他每天鉴画在150幅以上,总计鉴定故宫书画作品4千余件,并全部一一做了记录——《黄宾虹故宫审画记录》。

一代宗师:黄宾虹

 

黄宾虹《故宫审画录》手稿复印件及王中秀释读手稿与清样。
03
开办画展,终遇知己
1944年,黄宾虹在上海开画展,只有一个人买了他的画。黄宾虹激动坏了,觉得自己终于遇到了知己,一连送了他好多幅。这人就是傅雷,比黄宾虹小43岁,是颇有名气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文艺批评家。
1932年傅雷曾在他的《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》指出,现代中国艺术的状况是“既没有真切的情绪,也没有坚实的技巧”。傅雷对艺术的评论可谓独到。他说白石尚嫌读书太少,接触传统不够,他只崇拜到金冬心为止;看不上刘海粟,说他的国画是野狐禅;看不上张大千,说他是另一路投机分子,一生最大本领是造假石涛,却是顶尖儿的第一流高手;他甚至批评徐XX未入国画之门而闭目乱来 (后人猜测是徐悲鸿) 。但在1935年,傅雷欣赏到黄宾虹的画作后,欣喜万分。
这一次的画展之后,傅雷屡次向黄宾虹购画,爱之有加,还致书黄宾虹,“笔墨幅幅不同,境界因而各异:郁郁苍苍,似古风者有之,蕴藉婉委,似绝句小令者亦有之。妙在巨帙不尽繁复,小帧未必简略,苍老中有华滋,浓厚处仍有灵气浮动,线条驰纵飞舞,二三笔直抵千万言,此其令人百观不厌也”。他评价黄宾虹,广收博取,不宗一家一派,浸淫唐宋,集历代各家之精华之大成,而构成自己的面目。
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,黄宾虹的画才开始涨价,是1元一幅,而齐白石的画是一平尺4元;吴作人的润格是一平尺5元。1977年,王雪涛的画是一平尺20元,黄宾虹的学生李可染的画是一平尺25元,黄宾虹的画还是1元一幅。但谁能想到2017年的中国嘉德2017春拍,黄宾虹晚年作品《黄山汤口》以7200万的高价起拍,以3亿落槌!

一代宗师:黄宾虹

 

黄宾虹《黄山汤口》 1955年作
关于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,他的入室弟子王伯敏说:“黄宾虹的熟,就其笔墨论,曾有两次。第一次为50岁至70岁。这时的熟,熟在他对传统山水的了解,熟在对古画的临写。所以这个时期,他的作品,几乎笔笔有出处,点点有来路,以至他的章法,有人评为是一种麓台体,也即是‘白宾虹’;第二次熟是在80岁至其谢世。正是由熟而转生的熟,如有的评者认为黄老的画,出现老面孔,所画不像过去,愈画愈密,愈画愈厚,愈画愈墨,也即是‘黑宾虹’。”“黑宾虹”是黄宾虹晚年的独特审美,也是他所追求的山水气象。
黄宾虹一生画了多少画,很难统计。在他1955年去世时,他的画作依旧寂寞,其家人按照他的遗愿,将所藏书藉、字画、金石拓本以及自作书画,手稿等1000余件全部捐献,但几经周折,浙江博物馆才勉强接收,并直到黄宾虹去世后30年,那些被遗失在角落里的画作才得以重见天日,真正展现它们的价值!
黄宾虹一生经历多次历史更迭,在战乱中坚持研习,绘画、书法、篆刻、诗词与他终生相伴,并有大量学术着作,有《黄山画家源流考》《虹庐画谈》《古画微》《画学篇》《中国画学史大纲》《宾虹草堂藏印》《黄宾虹画语录》等等,与邓实合编《美术丛书》。
关于学习绘画,黄宾虹曾讲:“学画先学人物,为什么呢?人物画要求准确。一个鼻子,画长了就变成洋鬼子,就不像中国人。画棵树,长短点问题不大。练准确,最好的办法就是学画人;其次是学花卉,花卉是有颜色的,最漂亮;第三才好学山水。”
关于临摹,黄宾虹在他的《古画微》里讲到,“古人作画,皆有深意。运思落笔,莫不各有所主”,这里的“所主”即指古代画家对前人的师法与传承。通过大量地临摹古人的经典作品,黄宾虹总结说:先摹元画,以其用笔用墨佳;次摹明画,以其结构平稳,不易入邪道;再摹唐画,使学能追古;最后临摹宋画,以其法备变化多。而对于画山水要有神韵,画花鸟要有情趣,画人物要有情又有神。图画取材,无非天、地、人。天,山川之谓;地,花草虫鱼翎毛之谓,画花草,徒有形似而无情趣便是纸花。画人最复杂,既要有男女老幼之别,又要有性格之别,更要有善恶之别。

一代宗师:黄宾虹

 

黄宾虹在他的《宾虹画语》中说:“姚惜抱之论诗文,必其人五十年后,方有真评,以一时之恩怨而毁誉随之者,实不足凭。至五十年后,私交泯灭,论古者莫不实事求是,无少回护。惟画亦然。”确实五十年后,人们才真正能看懂黄宾虹老人的画,欣赏他独到的笔墨所描绘的山水气韵,感受他表达的文人气质,享受他的逸品格调,同时也有一种对他深深的怀念。


0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