榴榴杂谈

[研叔漫谈]第十四期 义乌精神,不是创新而是内卷

榴榴杂谈 2023-05-17 07:24 出处:网络 作者:研叔智子论编辑:@榴榴

[研叔漫谈]第十四期 义乌精神,不是创新而是内卷 

这是研叔的第90篇原创。

大家好,我是研叔。

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提升的家伙。

昨天的文章,当所有人都希望你把做这件事做成,那你一定能成功,根据历史,研叔得出的结论,得民心者得天下。

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。

成功从来不是偶然,它是积累的必然。

想要成功,离不开人脉的积累。

1、

昨天有个朋友跟研叔讨论了中国制造业的问题。

朋友说,前段时间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很多同胞被骗去缅北,非常痛心。

原因是什么呢?

因为缅北的骗子打着高收入的牌子,对很多人有着足够的吸引力。

那为什么很多人都知道会被骗,还是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呢?

这其实恰恰反映了中国经济状况不行,人口多,就业少。

像欧美的发达国家,扫个厕所都能一天赚1500.

为什么发达国家劳动工资那么高?

因为他们制造业特别厉害,美国农民的种植都是用的大型自动化设备,作业效率高得离谱。

而中国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才刚开始兴起。

现在中国的制造行业越来越好了,中国制造业基本垄断了世界的中低端市场,但是能赚的钱却越来越少了。

反而服务行业价格越来越高了,那未来又会有多少人会选择投身制造业呢?

研叔说,接下来由中国主导的全球化,将是内卷的全球化。

中国提倡什么精神?

义乌精神。

义乌精神就是一分钱的利润也要赚,榨干最后一点利润。

虽然靠着这一分钱的毛利,不能大富大贵,但起码温饱不成问题吧。

很多人以为内卷就是竞争。

错了。

竞争是外向的,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,大家争来争去,最后只能拼了命的创新。

而创新越来越普遍,便爆发了技术革命。

内卷是内向的,他导致的不是创新,而是忍耐现状。

进来的人越来越多,每个人分得的蛋糕越来越少,那我就少吃点,那我就再努力一点,过分努力,来赚到那最后一分薄利。

最后造成的结果是什么?

过度努力,造成资源浪费。

就比如之前的一个公园招聘,前十年要的是本科,当时本科少啊。

后来,本科扩招,学历贬值,有越来越多的本科生。

那公园的招聘要求就也变了,要招研究生、博士生了。

但那个职位,其实只要高中毕业的人就能干了,最后却内卷到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才能去应聘。

这也是中国现在的缩影,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卷考研。

考研一开始是为了给那些喜欢研究的人准备的学位,但很多人不喜欢学习,不喜欢研究,却为了多一份学历,去不断内卷。

最后考研出来以后,还是发现,工作很难找。

那些被骗去缅北的人,为什么明知道可能会被骗,还是想要去。

无非就是在中国这个高度内卷化的社会,已经无法获得想要的资源了,那就寄希望于别的地方。

现在我们都在骂内卷,你卷,我卷,卷的实在太痛苦了。

每个人都在过度努力,消耗青春。

可放眼全球,确实秉承着“义乌精神”的厂商们,占领了全球制造业的个大中小市场。

换句话说,只要是一个行业,在中国厂商进入之前,不管是高利润,中利润,还是低利润,中国厂商进入后,都能给你打成薄利润。

多薄呢?

薄到像中国厂商一样做,只能破产。

咱一分钱的利润也要赚,放眼全球,这游戏谁能玩的起啊,谁能卷过我们。

美国以前,也是制造业大国,以棉纺织业立国。

可现在,美国人穿的衣服,基本都是“made in China”。

为啥中国和美国离得这么远,美国自己地大物博,不自己制造衣服呢。

因为衣服就是典型的,一分钱利润也要赚的行业。

几亿件衬衫才能换到一架飞机,那我为什么不制造飞机呢?

美国的制造业转移,就是不造衣服造飞机。

然后又发现,飞机的很多制造领域,零件、材料,也慢慢被中国人打成了薄利,还不如搞金融,结果几十年过去了,美国就只剩金融业了。

还有焊接机器人、钢铁大型铸件、LCD显示屏、船舶制造、集成电路、白色家电等等,这里面很多产业,也可以算是中高端产业了。

那为啥这些行业的人,收入都不高呢?

因为中国厂商一进去,就秉承着“义乌精神”,榨干最后一分钱的利润。

所以很多行业,国外的厂商,实在是卷不动了,就只有中国人在做。

走别人的路,让别人无路可走。

所以制造业转移,本质上就是个内卷游戏。

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工资高?

就是因为物尽其用,大家都能去自己合适的位置上工作。

资源合理分配,产值更高,所以大家分配得到的就更多。

2、

5月9号,董明珠痛失“接班人”,原来培养的女孩子,孟羽童,已经离职了。

很多人都在骂孟羽童,说他狼心狗肺,说没有董明珠,根本不认识她孟羽童。

但其实也不能怪孟羽童。

格力集团,多少人?

9万人。

格力集团,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?

国有企业。

董明珠就敢在2021年12月,中国制造业大会领袖峰会上,拿着话筒,对外宣布要把自己的秘书,培养成下一个董明珠。

这不是扯淡吗?

第一,格力的内部势力,各方董事,甚至珠海市国资委,愿意继续要一个“董明珠”吗?

大概率不愿意。

大家都想要一个正常的职业经理人,干得好就敢,干不好就换人。

在一个公司里,难道你干的好,就能决定谁来接班了?

那公司还怎么合理运行下去,古时候那些皇帝都是世袭制,最后不都走向了没落。

第二,年纪太小了。

董明珠对外宣布这件事的时候,孟羽童才22岁。

一个22岁的姑娘,根本不知道,在被董明珠高调宣布接班人的时候,她在格力基本就废了。

为什么?

众矢之的。

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

绝大部分有实力的竞争者,一定会想办法,把你干掉。

三国时期,曹操表现出喜欢曹冲,曹冲就被曹丕放毒蛇咬死了。

古时候有多少皇子为了争夺皇位,不惜大打出手,争个你死我活。

唯一没有出现过昏君的清朝,封建制的集大成者,是怎么玩接班人的制度的?

把接班人的名字写好,密封,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。

跟重要的是,在一个强势的、情绪化的老板面前,就必然要面临蜜月期、低谷期,起起伏伏的关系处理。

而年纪太小,被社会捶打的不够,被老板捧在手心里的感觉,当然好,但是被老板踩在脚下蹂躏的感觉,可能就受不了了。

而老板,什么时候会情绪失控,对身边的人发泄情绪?

内忧外患之际,压力大的时候。

这几年,格力造手机、造新能源汽车,都以失败告终,就连自己的主营业,空调,都被竞争对手给超越了。

现在的董明珠,自身都难保,这才是商场的残酷性。

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陪你东山再起。

培养接班人?

可笑。

接班人是很难培养的,都是经历波折,筛选出来的。

现在作为一个普通人,更喜欢看到的是什么?

董明珠,能像新东方的俞敏洪一样,二次崛起,越战越勇,那将是又一个精彩的励志故事。

至于离开格力的孟羽童,多年以后,等她长大懂事了,他应该能意识到,曾经有个贵人,对她释放过善意。

我是研叔,一个梦想联合影响十亿人富而喜悦的家伙。




0

精彩评论